自從1994年四一0民間教改聯盟提出四大訴求後,1996年行政院教改會提出教改總諮議報告書,決定推動十二項教育改革方案,其中與高等教育相關的改革有:追求高等教育卓越發展、暢通升學管道、充實教育經費與加強教育研究等。多元入學的實施與社會經濟結構的改變,促使專科院校十年間(87學年至98學年)從53所減少至15所;政府鬆綁高等教育,也讓私立大學從83學年的8校增為97學年的63校。專科減少、大學增加的同時,高中學生的升學率從87學年的67.43%提升到97學年的88.64%,高職學生的升學率從24.74%提升到86.18%,可以說,現在不管就讀高中或高職,都要升大學(或科技大學),高中職學生的升學處境已經越來越類似。

  教改中的暢通升學管道,本意為落實教育機會均等,減輕學生的壓力,讓各種才能都能被看見、讓更多元的生涯規劃被納入考慮,為何最後卻讓高中職學生的升學決策漸趨一致?

周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什麼討論學費必須討論就學貸款?因為就學貸款正是在高等教育改革後,因經費部分市場化,為維護社會公平而開設的社會福利政策(可參考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中關於高等教育改革的部分,尤其是第四期第三章第六節)。以民國95年的資料來看,公立大學學雜費NT$59,490,私立大學學雜費NT$108,338,差了將近一倍。先不要談政府教育經費占GDP比率提升,如果政府就只有這麼多錢,高等教育就只能分這麼多(36.92%),那麼,我們應該讓這筆經費的分配盡量合乎社會公平與正義,而不是讓學校間的貧富不均嚴重到這個地步,讓私立學校的學生以個人成本的方式吸納整個社會教育結構下的不平等。所以盧宏霖(2007)的數據對我來說意義重大。

(以上數據請參考教育部網站。)

周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又到了繳學費的時節,想必又有許許多多的 大學生開始為學費煩惱,盧宏霖(2008)的研究指出:「台灣私立大學生的就學貸款負債與年收入之比率為世界最高(121.6﹪),台灣的私立大學就學貸 款申貸者每月還款金額和月所得之比率亦為世界最高(12.5﹪)」,我不知道學費到底該收多少才算合理,我也覺得學費會漲是時勢所趨,但是當上面這個數據 一出來,我就不再覺得這是合理的了。
  1994年大學法修訂以後,,大學教育逐漸走向民主化與市場化,
雖 然近十年間政府提供的教育經費占政府歲出比例並未減少,反而增加2.5﹪(從18.5﹪提升到21﹪),但大學數量增加2.7倍(從39所到105所), 僧多粥少,各大學經費越來越侷促。於是國立大學校務基金自籌比率由1996年的37.13﹪,至2003年提高至57.96﹪,學雜費也節節高 升,2005年公私立大學的學費已經拉近到1:1.82。

周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