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繳學費的時節,想必又有許許多多的 大學生開始為學費煩惱,盧宏霖(2008)的研究指出:「台灣私立大學生的就學貸款負債與年收入之比率為世界最高(121.6﹪),台灣的私立大學就學貸 款申貸者每月還款金額和月所得之比率亦為世界最高(12.5﹪)」,我不知道學費到底該收多少才算合理,我也覺得學費會漲是時勢所趨,但是當上面這個數據 一出來,我就不再覺得這是合理的了。
1994年大學法修訂以後,,大學教育逐漸走向民主化與市場化,雖 然近十年間政府提供的教育經費占政府歲出比例並未減少,反而增加2.5﹪(從18.5﹪提升到21﹪),但大學數量增加2.7倍(從39所到105所), 僧多粥少,各大學經費越來越侷促。於是國立大學校務基金自籌比率由1996年的37.13﹪,至2003年提高至57.96﹪,學雜費也節節高 升,2005年公私立大學的學費已經拉近到1:1.82。
大學太多了嗎?
表面上看來,學雜費越來越貴似乎是因為大學太多,但暢通教育管道、廣設高中大學是台灣教育改革的一環,政策的立意是基於「教育機會均等」的信念。教改後 的這一代大學生對於教育的想法已經不同,不再接受「教育是篩選機制」,而普遍認為:「只要想念就有權利接受大學教育」。這種新的教育想像實乃教改的成就, 為了教改帶來的新問題而回過頭來毀滅教改的成就實乃不智。
我國政府教育經費只占GDP的3.9﹪
行政院主計處的資料顯示,2006年中華民國政府教育經費占GDP(國內生產毛額)比例為3.9﹪,同時美國的數據是5.7﹪,德國4.4﹪,法國 5.6﹪,英國5.6﹪,南韓4.2﹪,若以金額計算則狀況更差,詹盛如(2007)分析1996年到2005 年教育經費概況,經貫時性比較與國際比較後指出,「若以金額比較,我國不論那個階段的學生單位成本都低於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的平均值,高等教育大約只有經 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國家平均值的 75﹪」。不只政府投入高等教育的金額不足,高等教育經費占政府教育經費的分配比例也不足,「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國家的平均數據顯示,高等教育學生的單位 成本大約是初等教育的2.2 倍,我國約只有1.8 倍」。
若以200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研究所發表的《2007全球教育摘要》來看, 全球各區域教育支出占 GDP的百分比平均為4.3﹪,北美和西歐為5.6﹪,居全球之冠,台灣則為3.7﹪(2007年),比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4.4﹪)、撒哈拉以南 非洲(4.5﹪)還有阿拉伯地區(4.9﹪)更低。
馬總統,請持續兌現競選承諾
目 前台灣的大學經費主要來源為:政府經費>學生學雜費>私人捐助與學校對社會提供服務與經營事業之收入,近十年來,台灣教育經費占GDP比率一直保持在6% 左右,可以想見,當這6%中,政府教育經費占GDP比率從民國83年的5.5%一直降到民國97年的3.9%,中間的差 額當然由私人吸收(主要來源是學雜費)。都 說教育是百年大計,但是,當高等教育改革採納自由主義論述、大學教育經費部分市場化後,高漲的學費對學生而言成為一種結構上的限制。面對這種結構上的限 制,個人卻再使用自由主義的理性選擇論述來吸納它。我不知道大學收多少學費才合理,我也不知道現在台灣的大學學費是不是太貴,但我知道,政府教育經費占 GDP比率太低了,如果政府經費能夠增加,「也許」學生的負擔就不會這麼重了。
馬總統參選時的政見之一,就是每年提高GDP的0.2﹪,使8年後的政府教育經費提高到GDP的6﹪,以去年的數字來看,此政見已經開始實現(從2007年的3.7﹪提高到3.9﹪),希望接下來的任期內,馬總統都能持續兌現《教育政策白皮書》的內容。
========================
參考資料:
行政院主計處 http://0rz.tw/rlaZk
可參考 各國(地區)政府教育經費占GDP比率
與 各國(地區)政府教育經費占政府歲出比率
Global Education Digest http://0rz.tw/y3MYT
詹盛如,2007,<台灣教育經費的現況分析>。刊於《教育資料集刊》40:1-26。
盧宏霖,2007,《我國大學就學貸款制度對政府財政的負擔之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 Jan 25 Mon 2010 11:22
大學學費太貴?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