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鼓勵都督購買連結:饕客:美食地景中的民主與區辨-Johnston&Bauman著,曾亞雯、王志弘譯

 

 

本書指出,有一個新的美食地景(gourmet scape)正在浮現,饕客(foodies)就是「一群認為食物既是維生所需,亦是認同的關鍵,還是一種生活風格的人」(Johnston & Johnson 2018: 25),打破傳統的美食家文化區辨的饕客,站立在寰宇城市(cosmopolitan cities)進行民主化的雜食選擇(omnivorousness),透過美食家雜誌、部落格與媒體的介紹,這些饕客進行雙向的文化鬥爭,一方面透過更精緻的味道區辨,向掌握傳統權力與經濟資本的上層階級爭取文化詮釋權,另一方面,則以雜食性化約了全球不平等,現在,不同種族、階級與性別的不平等被化約為味覺上的多元文化。

 

鼓勵都督購買連結:饕客:美食地景中的民主與區辨-Johnston&Bauman著,曾亞雯、王志弘譯

 

作者認為本書有兩個目標:

 

我們的第一個目標,是研究食物在建立象徵邊界與地位區辨上持續不歇的角色。雖然饕客表面上對於消費任何東西抱持著開放態度,我們的研究也顯示,饕客會環繞著「好」「壞」食物的區辨,來塑造他們的世界,也就是美食地景。我們主張,好壞食物之間邊界的劃設,揭示了人們如何更廣泛地考慮文化消費。在他們真心享用食物的同時,饕客透過他們的飲食實作,投身於認同政治和地位區辨。為了確立這個論點,我們也說明了用於劃分文化邊界,也就是有價值與無價值這二者的食物所具備之特殊性質。這些特質——尤其是道地(authenticity)和奇異風味(exoticism)。(Johnston & Bauman 2018: 29)

 

由此可知,饕客欣賞的雜食性並非照單全收,所謂的雅俗共賞實際上是在進行更細緻的文化區辨(distinction),過去的階級區辨多在經濟資本與文化資本的積累,但饕客的區辨在舌頭、感官與身體上體現。

道地與奇異風味是社會建構出來的,對於道地(authentic)的想像多來自地理區,但地理區的社會距離預設便捷的交通或者美食旅遊的能力,因此,能吃到道地食物是一種寰宇城市中產階級特權,而奇異風味是在可預測中尋找特殊性,我們可想像的異國風情,涉及我們如何去想像其他社會又如何認同自身,因此,勞工階級的食物或者東南亞美食是可想像的異國風情,但猴腦可能不是,因此,選擇道地與奇異風味的美食,可能是涉及料理寰宇主義與料理殖民主義的辯證關係。

 

鼓勵都督購買連結:饕客:美食地景中的民主與區辨-Johnston&Bauman著,曾亞雯、王志弘譯

 

第二項目標,是以饕客文化為一面透鏡,來探究食物實作的政治向度。近十年來,食物政治(food politics)的興起,為飲食新聞記者和饕客開創了一個機會,將環境議題、勞工權利、動物福利與健康關切,併入美食討論的範圍。我們發現,這些在美食地景中的議題,確實比以往還更受到關切,但這不代表所有的議題都受到了重視。再者,它們若是真的獲得了關注,但這不代表所有的議題都受到了重視。再者,它們弱勢真的獲得了關注,也經常是採取了一種特殊形式,亦即偏好站在個別消費者倫理的個人化立場,勝過通過食物政策和集體行動來解決社會問題的集體主義(colloctivist)取徑。(Johnston & Bauman 2018:30)

 

近年來,「以消費進行投票」的活動也進展到「以食物進行投票」,環保速食主義者、有機食材或公平交易咖啡的出現,使得食物選擇成為一種政治行動,一種公民權的展現。但作者認為,以消費選擇作為一種解決公共議題的方式,可能會忽略某些更重要的結構性因素(比如貧窮問題在美食地景中很少被探討),而且也消解了政治行動的能量,即便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的消費選擇能促使廠商提供更具正當性的食物來源,但政治問題最有效的解決方式應該仍是政治解決,對於消費層次的焦點轉移也可能使得人們忽略全球化食物生產以及伴隨的不平等。

鼓勵都督購買連結:饕客:美食地景中的民主與區辨-Johnston&Bauman著,曾亞雯、王志弘譯

食物、食物消費與美食區辨是近年來新興的研究議題,這個主題不僅涉及消費主義、身分認同與文化區辨,也涉及傳統的世界體系、政治經濟學以及階級實踐,對於食物的研究方興未艾,本書譯作的出版也彰顯著食物研究在臺灣即將獲得更多重視,並且將有更多的學者投入相關領域的開拓。

 

 

 

 

arrow
arrow

    周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