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98學年度起,大學指定考科加考公民科,今年採記公民成績的科系增為156系。公民科課程內容包括社會心理學、社會學、政治學、法學、經濟學,屬於 社會科學領域,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更能與相關人文科目(歷史、地理)整合,貼近社會科領域整合教學的目標。公民一直都是基測、學測的必考科目,而 去年在大學指定考科加考公民科,更顯示政府對於更具整體性的社會科學教育目標的重視。只是,根據筆者的觀察,目前的公民課程仍存在一個嚴重問題,即公民科 課程內容與師資專業培育皆缺乏整合。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公民教育主要涵蓋社會學、政治學、法學與經濟學四大次領域,只是,教材編輯時,各次領 域獨立成章,分別於一年級、二年級上學期、二年級下學習、三年級教學,好像各次領域都各行其是、沒有對話。可大學時若接觸過社會科學的人就會知道,這四個 次領域之間卻是戰火猛烈、互通有無。比如第一屆指考公民科考題中出現的韋伯,就同時在這四個領域有重要的研究貢獻。
  公民科次領域間缺乏整合會 造成嚴重後果,其一,灌輸學生單一知識典範思考方式,相應的批判性觀點卻沒有對等並列。例如,國高中經濟學第一課,通常是從「資源有限、慾望無窮」等經濟 學基本預設開始,但這種學科基本前提通常正是學科意識形態最強烈的部份,社會學對於經濟學自利動機的預設已有強而有力的批判,但我們的課本卻沒有提到,讓 我們的學生自然而然地接受新古典經濟學自由競爭市場的那一套思考方式。又比如,法學部份提到「人民的參政權包括創制權、複決權」,在公投法出現以前,沒有法令可以讓人民行使這兩種權利,
可是卻沒有提到,目前公投法的高門檻,也讓這兩種權利行使無門。當公民科次領域各自表述、缺乏整合時,學生常常只能接受 到單方觀點,缺少批判性思考的機會。而課本中表述的觀點,多符合當今台灣政策走向,讀這樣的公民科出來的莘莘學子們,便無自覺地接受這套(政府偏好的)概 念框架,讓我們的公民教育達到順民教育的效果。
  其二,除了課程內容外,我們的師資也缺乏學科整合的訓練。目前在國高中執教的老師多是主修社會 科學相關科系出身,因學科訓練的不同,本來就會有所偏食,但公民科橫跨多門專業學科,卻未能提供公民教師足夠廣泛的社會科學專業訓練。其中,又以經濟學專 業訓練最為不足。記得前幾年有名國中公民老師投書教育部長,質疑國中公民為何教得這麼難?該名教師已經研讀過大一經濟學課本,卻還無法解答國三考題。師大 林麗婷的碩士論文研究也指出,目前台灣公民教師經濟學專業訓練不足。雖然目前已經將經濟學列為公民老師必修學分,可我認為經濟學不是特例,只是剛好社會科學中,經濟學的思考與運算方式最為特別,所以教師專業若是不足便特別容易指認出來,但這不代表,我們的公民老師在其他次領域都沒有專業障礙。總而言之,目前國高中公民科教育在課程與 師資雙方面缺乏整合的問題需要引起政府的重視,而公民課程內容缺乏批判性,則為推廣社會科學教育的美意蒙上陰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周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