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下篇:社會學的想像》附錄:論學術藝師精神

讀書與做摘要的方法

作者:周妤

 

記得我剛考上研究所時,最苦惱的問題便是讀書與做摘要的方法。大學時代讀書,重在廣泛,研究所時代讀書,則需廣與精並重。身為一個現代人,如何廣泛地閱讀,掌握資訊,較為駕輕就熟,但如何能把一本書讀得精,讀得透徹,讓書中內的內容能為我所用,則難得多得多。直到今天,我仍不敢說自己能把這件事做好。

 

我剛考上研究所的第一個月,問了三個人這個問題,也在課堂上與老師與朋友們討論過這個問題,好玩的是,不同的人會有不一樣的答案,針對各自的性格,以及讀書的目的,能有不一樣的搭配。

 

當時的三個師長,給了我三個答案。我把這幾個人給我的答案列出來,不是想附驥攀鴻,這些方法不是我自己想出來的,如果以下幾點有帶給您一些幫助,該把這些榮譽歸給他們。

 

賴曉黎老師要我好好讀過《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我讀過了,若能好好照著書裡的方法讀書,功力一定大進,但個人時間與心力有限,要這樣刻苦讀書,沒有三年五年的基本功做不到。現在人讀書,不是準備考試、準備報告,就是要準備論文,只有三五個月、三五週,甚至三五天的時間,方法雖好,也只能暫且放在心上。

 

萬毓澤學長(現在也是萬老師了)則教我利用「問題意識」在做摘要,只摘以後會引用到的部份。這個萬先生是神級的人物,讀過的書沒有上萬也有上千,還在讀搏班時便跟我吹噓(好吧他強調不是吹噓,是謙虛,謙虛自己沒什麼錢,錢都拿去買書了!),道是他若把家中藏書全部販賣,至少也能當個百萬富翁。聽說在台大學成,光榮回鄉當授課時,直接帶郵局裡的郵差到家裡搬書,郵局專門為了他開一輛貨車送書到高雄,也不知是真是假。(求證後,萬老師說,他是找搬家公司到家裡運輸,開了兩台卡車,不是一台喔~)說到這裡,看倌您也知道,神人的方法不是我們平常人可以做得來的,像我這種今天讀過的書,一個禮拜以後整體架構已經忘記一半的人,還是別輕易採用。更何況,一個研究生要折騰一個問題意識出來,就要耗掉至少半年,萬神人可以用「問題意識」做摘要的分類,真的不是尋常人可以做到的。

 

劉定綱學長則覺得讀書重在讀通,如果只仰仗摘要,第一次讀錯的東西以後都會讀錯,如果忘記了,就再重讀一遍,才能把理論融會貫通。這種方法,對於腦袋清楚的人大概比較有用。我的腦袋不太靠譜,也無法像劉學長一樣,每天帶著一兩本書來來去去,任何閒暇時間都拿來讀書,平均一兩天能讀完一本書。還是得靠文字記錄。

 

問了三個人,給了我三個答案,後來我在課堂上,把這個問題拿出來和同儕討論,蕭信彬學長又給我指了一條明路。他重視的,是所謂的概念圖,把書裡的推論抓出來,用心智圖的方式記憶。我跟學長開涂爾幹讀書會,畫了十幾張心智圖,這東西有用是有用,比起做摘要,卻是困難了許多,至少要腦袋清楚(我的腦袋到底是有多不清楚…)。串「概念」,抓推論,大概屬於比較後方的工作,以我淺薄的功力,可以做到的,大概是把它擺在「摘要」之後,慢慢抓概念出來,若要一開始便把書中的提問與推論抓出來,沒有浸淫在一個學科裡五年以上我想是做不到的。

 

綜觀以上,我現在要跟大家分享的方法,當然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也不一定是最適合的方法,但我覺得這是我們對於學習領域還沒養成基本的胃口與評價能力時,最笨,也最基礎的功底。這個方法也是大學時代在賴曉黎老師的課堂與讀書會裡被要求的,我以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手稿》為例,這是我大學時代所做的功課,只是示範摘要的方法,我不是馬克思專家,大家看看便好,若想好好研讀馬克思,請以原文為準。

 

讀書一個段落後,(1)首先「用書上的話」摘要,大概一段摘出一句,一頁大概摘出八句。記得標明頁數,若後來發現理解有誤,或者未來有需要引用的時候,還能找得到來源。(2)想辦法把這些「摘要」串成一篇文章,未來不需重讀書,便能抓回對某本書的記憶。摘要後,(3)試著把其中的關鍵概念抓出來,用書上的話搭配自己的話,為概念下定義,這樣的工作有點像是書籍後面附上的術語彙編,這東西在「考試」的時候無敵有用,我考研究所前一個禮拜,什麼都不讀了,只把這樣的術語彙編死背活背記下來。我摘錄了馬克思「異化」這個概念的定義,當然我自己的筆記,是整理比較多本書籍以後,才給的定義。不過從摘要到定義的功夫,大致如此。

 

至於更精細的,討論學者的師承、生平、對話對象、重要性以及影響力等,與考試關係不大,算是pro級的功夫,我也做不到,就不在此贅述了。

 

 


摘要舉例

1844經濟學哲學手稿

(作者:馬克思)

    我們是從國民經濟學的各個前提出發的。最後,資本家和地租所得者之間、農民和工人之間的區別消失了,而整個社會必然分化為兩個階級,即有產者和沒有財產的工人階級。(39)

    因此,我現在必須弄清楚私有制,貪慾和勞動、資本、地產三者的分離之間,交換和競爭之間,人的價值和人的貶值之間,壟斷和競爭等等之間,這全部異化和貨幣制度之間的本質聯繫。(40)

    我們且以當前的經濟事實出發。

    工人創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變成廉價的商品。勞動生產不僅是商品,他生產做為商品的勞動自身和工人,而且是按他一般生產商品的比例生產的。(40)

    勞動的產品是固定在某個對象中的、物化的勞動,這就是勞動的對象化。勞動的現實化就是勞動的對象化。在國民經濟學假定的狀況中,勞動的這種現實化表現為工人的非現實化,對象化表現為對象的喪失和被對象奴役,佔有表現為異化、外化。(41)對象化竟如此表現為對象的喪失,以致工人被剝奪了最必要的對象──不僅是生活的必要對象,而且是勞動的必要對象。甚至連勞動本身也成為工人只有通過最大的勞力和極不規則的中斷才能加以佔有的對象。(41)

    這一切後果包含在這樣一個規定之中:工人對自己的勞動的產品的關係就是對一個異己的對象的關係。因為根據這個前提,很明顯,工人在勞動中耗費的力量越多,他親手創造出來反對自身的、異己的對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強大。工人在它的產品中的外化,不僅意味著他的勞動成為對象,成為外部的存在,而且意味著他的勞動作為一種與他相異的東西不依賴於他而在他之外存在,並成為同他對立的獨立力量:意味著他給予對象的生命是作為敵對的和相異的東西同他相對立。(41)

    自然界一方面在這樣的意義上給勞動提供生活資料,即沒有勞動加工的對象,勞動就不能存在,另一方面,也在更狹隘的意義上提供生活資料,即維持工人本身的肉體生存的手段。(42)

    因此,工人越是通過自己的勞動佔有外部世界、感性自然界,他就越是在這兩個方面失去生活資料:第一,感性的外部世界越來越不成為屬於他的勞動的對象,不成為他的勞動的生活資料;第二,感性的外部世界越來越不給它提供直接意義的生活資料,及維持工人的肉體生存的手段。(42)

    因此,工人在這兩方面成為自己的對象的奴隸:首先,他得到勞動的對象,也就是得到工作;其次,他的到生存資料。因此,他首先是作為工人,其次是作為肉體的主體,才能夠生存。這種奴隸狀態的頂點就是:他只以作為工人才能維持自己作為肉體的主體,並且只有作為肉體的主體才能是工人。(42)

    勞動對它的產品的直接關係,是工人對它的生產對象的關係。有產者對生產對象和生產本身的關係,不過是前一種關係的結果。因此,當我們問勞動的本質是什麼的時候,我們問的是工人對生產的關係。但是,異化不僅表現在結果上,而且表現在生產行為中,表現在生產活動本身中。

    勞動的外化表現在什麼地方呢?勞動對工人來說是外在的東西,也就是說,不屬於他的本質……因此,工人只有在勞動之外才感到自在,而在勞動中感到不自在……因此,他的勞動不是自願的勞動,而是被迫的強制勞動。因此,他不是滿足勞動需要,而只是滿足勞動需要以外的那些需要的一種手段。(43)對工人來說,勞動的外在性表現在:這種勞動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別人的;勞動不屬於他;他在勞動中也不屬於他自己,而是屬於別人。結果是,人(工人)只有在運用自己的動物機能的時候,才覺得自己在自由活動,而在運用人的機能時,覺得自己只不過是動物。(44)

    (異化勞動的兩個規定),第一,工人對勞動產品這個異己的、統治著他的對象的關係。這種關係同時也是工人對感性的外部世界、對自然對象的關係。(物的異化)第二,在勞動過程中勞動對生產行為的關係。這種關係是工人對它自己的活動的關係。(自我異化),從兩者中我們推出第三個規定。(44)

  人是類存在物……因為人把自身當作普遍的因而也是自由的存在物來對待在實踐上,人的普遍性正表現為這樣的普遍性,他把整個自然界變成人的無機的身體。人靠自然界過活。異化勞動,由於(1)使自然界(2)使人本身,使他自己的活動機能,他的生命活動同人相異化,也就使類同人相異化。對人來說,他把類生活變成維持個人生活的手段。第一,他使類生活和個人生活異化;第二,把抽象形式的個人生活變成同樣是抽象形式和異化形式的類生活的目的。(45)

    首先,勞動這種生命活動、這種生產生活本身對人來說不過是滿足他的需要即維持肉體收存的需要的手段。而生產生活就是類生活。正因為人是類存在物,他才是有意識的存在物,就是說,他自己的生活對它來說是對象。異化勞動把這種關係顛倒過來,以致人正因為是有意識的存在物,才把自己的生命活動,自己的本質變成僅僅維持自己生存的手段。(因為不自由)(46)

    正是在改造對象的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證明自己是類存在物……勞動的對象是人的類生活的對象化……異化勞動從人那裡奪去了他的生產對象,也就從人那裡奪去了他的類生活,即他的現實的類對象性,把人對動物所具有的優點便成缺點,因為從人那裡奪走了他的無機的身體及自然界。(47)

    這樣一來,異化勞動導致:(3)人的類本質變成對人來說是異己的本質,變成維持他的個人生存的手段。(4)當人同自己相對立的時候,他也同他人相對立。凡是適用於人對自己的勞動、自己的勞動產品和對自身的關係的東西,也都適用於人對他人,對他人的勞動和勞動對象的關係。(47)如果我自己的勞動不屬於我,而是一種異己的活動,一種被迫的活動,那麼它到底屬於誰呢?勞動和勞動產品所歸屬的那個異己的存在物,勞動之服務和勞動產品供其享受的那個存在物,只能是人本身(48)……工人之外的他人。(49)

    在實踐的、現實的世界中,自我異化只有通過對他人的實踐的、現實的關係才能表現出來。異化藉以實現的手段本身就是實踐的。因此,通過異化勞動,人不僅生產出他對異己的、敵對的力量的生產對象和生產行為的關係,而且生產出他人對他的生產和他的產品的關係,以及他對這些他人的關係。(49)因此,私有財產是異化勞動及工人對自然界和對自身的外在關係的產物、結果和必然後果……另一方面又是勞動藉以外化的手段,是這一外化的實現。(50)

    工資和私有財產是同一的,因為用勞動產品、勞動對象來償捕勞動本身的工資,不過是勞動異化的必然後果,因為在工資中,勞動不表現為目的本身,而表現為工資的奴僕。(59)工資是異化勞動的直接結果。而異化勞動是私有財產的直接原因。(51)

    從異化勞動和私有財產的關係可以進一步得出這樣的結論:社會從私有財產等等解放出來,從奴役制解放出來,是通過工人解放這種政治形式來表現的……因為整個人類奴役制就包含在工人對生產的關係中,而一切奴役關係只不過是這種關係的變形和後果罷了。(51)

 

術語彙編舉例

*異化

1. 工人無力支配勞動產品+資本主義制度下勞動的商品化=異化

(1)勞動的對象被奪走,對象化不存在,勞動不再是目的本身,成為手段。(勞動的對象的喪失、被對象奴役)

(2)異化的社會學基礎:資本家掌握生產工具、僱用工人、擁有產品,工人出賣勞動力、勞動時間給資本家

(3)四種異化形式:

a.物的異化:首先作為工人才能生存

b自我異化:工人只有在勞動外才感到自在,勞動中工人不屬於自己而是屬於別人,這種活動是自身的喪失

c人與人的類本質異化:人和動物的差別在於人把自己的生命活動當作意識對象,正是在改造對象世界中,人才真正證明自己是類存在物

d人同人相異化:凡適用於人對自己勞動、對自己的勞動產品和對自身的關係的東西,也都是用於人對他人,對他人的勞動和勞動對象的關係。

 

arrow
arrow

    周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