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學術圈跟你想的不一樣]

最近焦糖哥哥錄取中山大學社會所的爭議,讓我想到一件事。

我以前是一個不擅於表達自己的學生,推甄台大社會所跟清大社會所碩士班時,都是在筆試通過而口試被刷下來,所以最後我是考試錄取清大社會所的。我推甄口試結束後,教授A約我去喝咖啡,跟我講了很多我口試時犯的錯誤,我回家跟家人提起這件事情,家人的第一個反應是:「教授是要你送禮。」還說要帶禮物跟我一起去拜訪教授,把我嚇得不輕。還好當時阻止了他們,不然我博班口試又遇到這個教授我真的是死無葬身之地。

很多人看到焦糖哥哥跟中山大學教授的新聞,就覺得教授給焦糖開後門,會這樣想的人,跟我那些說著要去送禮的家人一樣,並沒有搞懂高等教育的社會關係是如何運作的。

國高中升學時,我們是透過大規模的標準化測驗,分數是一翻兩瞪眼的,而且,由於名校文憑與未來的社會地位之間的高度相關性,很多人覺得考上名校就是對考生的報酬,文憑就是獎賞,而沒有意識到其實標準化測驗並不是真的公平,把所有學生放在一樣的標準下衡量,並沒有考量到考生以及系所之間的差異性。這種想法其實是把文憑當作職業訓練的門票,而不是真的在衡量考生的潛力。

可是,研究所要招收的人才跟大學是不同的。

研究所要招收的人才,是研究型人才,是要開創沒有人研究過的領域的研究成果的人。所以重點並不在於把所有的考生全部攤開來,用標準化的方式看看身上有沒有打上某個文憑的標籤,重點是,這個考生是否具備研究潛力?他帶來的問題會不會是一個好的研究問題?他想做的研究在整個學術社群,或者在我們的社會上,會不會有貢獻?正因如此,各大學才會開放同等學力報考。

其實,2008年我進入清大社會所時,清大社會所博士班的夏傳位學長,也是跳過碩士班錄取博士班,當時我們討論到這件事的時候,同學直接說:「他之前出版的《塑膠鴉片》或《禿鷹的晚餐》早就打敗很多碩士論文。」根本沒有人有什麼異議,入學後他也完全碾壓我們這些碩士生,真的是很有大學長的風範。所以我看到焦糖哥哥的新聞時,根本不懂為什麼會引起軒然大波。

有人說,為什麼焦糖在入學前就可以跟教授meeting?拜託,我是不知道在其他科系是怎麼玩的啦,在我們社會學領域,這根本正常到不能再正常了好嗎?

我在大學時,跟學長A學姊B一起讀了《宗教生活基本形式》,跟學長C一起開了《資本論》讀書會,學長D帶我們讀傅科,碩班時,學長E帶我們讀了兩年學術英文,學長F帶我們讀涂爾幹。更過分的是,要準備考碩班時,我們有一個讀書會,是教授G直接開書單還找學長姐每個禮拜帶我們讀書,當然最後大家都考上了!還沒入學,教授I就找了學長J直接教我們怎麼用圖書館的資料庫去查聯合知識庫的簡報資料,然後還找了學長K跟學姊L跟我們一起讀社會學的經典著作。注意喔,這時候我們才剛放榜根本還沒入學,而且那時候大家考上的甚至不是同一所學校。

這些讀書會是對所有人開放的,只要你願意來,並且遵守規則(就是要讀書要做摘要要報告),外校或是外系的同學,只要有興趣,大家就會一起學習。以上那些學長姐,很多不是已經變成教授了就是在成為教授的路上。

2015年我出書時,只是寫信給葉丙成老師跟彭明輝老師,他們就打電話給我說願意掛名推薦,連見面meeting都沒有。彭教授甚至邀請我參與他一個社會書寫的讀書會,這樣想想台灣理工科系的教授也是很願意提攜後進的,果然還是批評者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教授M每次下課就帶我們去吃好吃的,教授N還在一門必修課上直接讓我自己開書單,自己讀書,然後學期間見面討論六次,期末交一份自己有興趣的主題的研究報告,最後還給我A+的高分,他說:「你做得很好啊。」

我有陣子讀書讀不懂,寫信給教授I我們在外面吃飯然後他丟了幾本讀書做摘要的書單給我。我問他說:「現在的學弟妹都讀一些我們以前讀不到的東西,像是我們以前讀資本論就資本論,現在學生還有mega2可以參考,我們很快就會被超越了。」

你們知道教授怎麼回答我嗎?

他說:「學術本來就是會一直不斷被超越,你會怕就好。所以你會的東西,趕快教給別人,然後再去學新的東西。」

所以我自己也組織過讀書會,也帶過讀書會。從某個角度來看,這的確是一種學術圈內部的自我再生產,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才是真正進步的學習方式好嗎?

學術與研究,永遠都是在追求最新的成果,一方面來說,沒有人能抱著過去學到的東西吃一輩子,你現在學的東西,不用兩三年就舊了。另一方面來說,沒有一個教授有那麼多時間,可以花那麼多的心力,去把他會的東西教給你,所以跟同儕互相學習,是真的非常重要啊!再另一方面來說,到了研究所,每個人的研究主題都不一樣,在你會的這個主題裡面,你就是專家,台灣社會學界那麼小,在你的這個主題裡面,你搞不好還是「唯一」的專家(不然你告訴我有誰跟我一樣在做咖啡師的勞動過程還做參與觀察跟比較的,根本就只有我一個人啊),在這種狀況下,你想要有所突破,當然就是要用盡全力去尋找可能的資源啊!隨便丟一個筆記給沒有見過面的教授約見面討論,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就是在這些感覺好像沒有見過面突然就開始meeting的莫名其妙的會面裡,你未來的推薦信或是未來的口委,組研討會panel的時候缺一篇文章想到你或是有文章要評論的時候找你救急,沒有那些open-minded的互相討論跟meeting,你要去哪裡找到「學術圈」?你是要參與什麼學術圈啦?

總之,最近有人不斷在捕風捉影的事情,根本就是一堆人自己心胸狹隘(大概就是那種自己掌握什麼技術就會敝帚自珍的那種人),把別人都想得跟你一樣眼界狹窄。要不然,就是你真的不懂人家高等教育是怎麼玩的。

說真的,如果是後者,我真的建議你可以好好學一下人家的玩法,什麼是人脈?什麼是社會資本?這不是作弊!這就是社會資本,這才是遊戲的玩法。在學術圈,不論國內外,大家都是這樣玩的!一個學長的碩論做的中國深圳的工廠有關,寫碩論時他寫信給潘毅交流,結果潘毅不僅回信給他很多很好的建議,後來他們在國外的研討會遇到,潘毅還帶他去見了很多做勞動研究的其他教授。我知道的時候羨慕死了,但有什麼好羨慕的?我就沒有寫信給潘毅啊!如果我在我的研究領域有一些成果,相信也會有郭毅高毅蝦咪挖溝毅的教授會給我相應的幫助的。這就是學術圈運作的規則。

我看那堆傷眼睛的評論看得很氣,真的是不懂就不要亂說,人家好好的一個正向的正常交流,竟然被講成這樣。啊平常也都在玩這些遊戲的我們這些研究生,不是也一起被罵進去了嗎?

我會去搞直播或是錄製解題影片,不也是抱持著這種互相分享的心態嗎?要不是以前我受到那麼多人的幫忙,誰會有那個心力去搞這些做功德的義務工作啊!當年我放出我的社會學教材時就說過,這些東西是在很多的讀書會當中跟很多人一起討論才有的成果,知識不該被佔有。啊我是給你們這些看到直播解題或是下載我免費社會學教材的考生開了什麼後門啦!實在是氣氣氣氣氣耶!

[補]潘毅是誰拜託估狗一下,說潘毅會耍特權的真的會笑掉人家大牙。我是不知道十萬追蹤這個數字是怎麼來的啦,不過就我所知涉入風暴的教授不是本屆招生委員。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學術圈 焦糖 中山大學
    全站熱搜

    周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