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修性別社會學這門課的時候,藍佩嘉老師舉了一個越南籍美國學者的例子,這個學者在越南做了兩年性產業的田野,回美國學界時,她的指導教授特別跟她提到,要繼續留在學術界的話,她的妝容可能必須要稍微化得淡一點,不然可能會影響到她未來的發展。我上網找了這位女學者的照片,深邃的眼線,向上斜刷的橘紅色腮紅,讓亞洲面孔看起來特別地柔媚。在我們的社會裡,居高位的女人通常不會凸顯自己的女性特質,撫媚的眼神或柔軟的胸脯,總是被聯結到「不正經」的女人。而乖女孩、好女孩,是不會戴假睫毛、做水晶指甲、戴瞳孔放大片的。我一直印象深刻,小學時檢查指甲,有女同學指甲修得圓潤,老師卻對全班說:「留指甲就是要給人摸的。」

        結果,女人如果想要在傳統被認為是男人主導的領域裡有些成就,或者,想要爬到男性主管比較多的管理職,就得壓抑自己的性別氣質,或者至少不刻意地凸顯她。不論是美國的希拉蕊,台灣的蔡英文,出現在公眾面前時,通常是短髮搭配褲裝,絕對不可能有深邃的眼線或露乳溝。有人把乳溝稱為事業線,但絕對不會是蔡英文的事業線。這類在男性政治領域衝鋒陷陣的女人,有時被稱為女強人、鐵娘子,這樣的稱呼在他們的領域裡,有時卻是一種「尊稱」,是對於他們在男性把持的領域裡拼殺出成績的肯定。

        即便如此,這些優秀的女強人們在私人領域裡,仍因性別特質而備受攻擊,不論是黃安諷蔡英文是六十歲沒結婚的女人,或羅淑蕾被懷疑是否為女同性戀者,都顯示出,一個女人即使在專業領域多麼優秀,至少都還有一個可以攻擊的點——女人的性特質。太「女性化」難以上位,上位後又被攻擊不夠女性化,身為女人,本身就是她們最大的劣勢。

        在馬路上遇到駕駛技術差勁的司機,有人的第一反應是:「這一定是女人開的。」法務部長發言引發爭議,有人的第一反應是:「高中時,班上都會有幾個像羅瑩雪這種恰北北的女生,你們敢去玩這種人的肩帶嗎?」透過攻擊女人的性特質,我們的社會正在集體並系統地將女人排除在特定的(男性化的)職業以及特定的地位之外。我們也許並沒有意識到,正是這些日常生活中看似無傷大雅的性別笑話,再製了父權社會中的男性霸權,當你開口說笑,甚至附和的時候,你正加固你的媽媽、太太或姐妹們,在職業生涯上遭遇的玻璃天花板。

到底要到什麼時候,我們女人,不再需要因為我們的性特質而感到羞愧或阻礙?要到什麼時候,每一個女人,可以對自己的身體感到自在?能不能有一天,像是「要不要畫眼線、露乳溝(或乳頭)?要不要結婚?是不是女同性戀者?能不能被拉肩帶?」這類專門針對女性性特質的問題,再也不會是問題?只有當那一天到來的時候,我們才可以說,台灣的性別平等,已經來到了一個新的里程。

arrow
arrow

    周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