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被教育打敗   

學生、老師、家長壓力焦慮OUT!
讓學習像呼吸一樣自然
教出不被打敗的孩子!

 

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系榮譽退休教授 彭明輝:「這是一本談教育與學習的書,很值得學生、家長、老師和關心教改的人讀。它有一個獨特的作者,從獨特而寬廣的角度看教育與學習,跟你讀過的大部分相關書籍都不太一樣,卻指出許多學習者、教師、家長和教改人士的盲點,也提出許多值得參考的建議。


清華大學社會研究所副教授 沈秀華:「在看似多元的台灣社會表面下,有的是我們對個體生命與整體社會圖像多元化的遲疑與恐懼,這個遲疑更是反應在我們正式教育體制下的無比競爭與成敗壓力。在這樣的升學體制文化下,不論是學生、家長或老師,每個人都難以從容地找到應對的方式與態度,努力地生存過去是許多人對升學體制的共同經驗與感受。這本書描繪、頗析作者在升學體制中的掙扎,與認識到自己是誰的過程。雖然是討論作者個人學習、教學與成長經驗的書,但每個人卻又能在其中找到一些自己的影子,對台灣的教育文化又一貼近的反思。


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萬毓澤:「這是一本難得的本土社普書。教育現場淬煉出的經驗、強烈的入世熱情、冷靜的社會科學視野、洗鍊的文筆,這四者要做到任何一點都不容易,但這本書卻兼而有之。不論學生、教師或家長,都能在這本書中找到反省的契機,練出自己專屬的、不被人生擊敗的招式。


心波力幸福書房攪和總監 許赫:「知道季風怎麼吹,哪裡的背風面就是沙漠,根本不需要死背。對於一個前重考生來說,真是一本相見恨晚的好書啊!」 

.......................................

名人推薦

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系榮譽退休教授 彭明輝 
台大電機系副教授、台大MOOC計畫執行長、 翻轉教育推廣者 葉丙成
台大社會學系教授 藍佩嘉 
清華大學社會研究所副教授 沈秀華
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萬毓澤
台灣大學社會所博士候選人&單親媽媽部落客 周雅淳
台北市河堤國小校長 嚴淑珠
中華合一知見身心靈成長協會創辦人 張含瑄
心理諮商師 張瑋琪
赫哲數學文理補習班、華一文教機構創辦人 沈赫哲
地理名師 謝逸民
心波力幸福書房攪和總監 許赫

.......................................

  子壹同時身兼三種有趣的身分:既是補教業的明日之星,又是高中職社會科老師,還是研究教育的社會學者。父母出身鄉村和市場的中下階層,從沒讀過大學,因此用「第幾名打幾下」的高壓逼她讀書。她從偏僻的國中考上北一女,學測時失常卻幸運地進入台大社會系,找到自己的志業。因緣巧合中,一路從事教育的相關工作。她優遊在重視教學與學習效率,正規教育的第一現場,與專業學理間,如何從自己跌跌撞撞的求學體驗中摸索出一套獨具魅力的教養哲學?她說:首要的是家長不能被排山倒海的教育焦慮打敗。然後,才能教出在任何環境下自主學習,不被打敗的孩子!

 

這是一本同情孩子、同情老師,也同情家長的自傳式心靈告白
這是一本勵志書,分享作者從升學體系下掙扎求勝的讀書技巧與學習心得。
這是一本溫柔的教養工具書,傳授父母如何不被打敗的步驟一二三。

 

  我們從來沒有問過自己:你喜歡學習嗎?學習能讓你快樂嗎?除了成績和文憑,學習讓我獲得了什麼?

 .......................................

書店連結

  1. 博客
  2. TAAZE讀冊生活
  3. 誠品
  4. 金石堂
  5. 三民
  6. PChome 24hr書店

 .......................................

推薦序

 

彭明輝推薦序

動力機械工程系榮譽退休教授

    這是一本談教育與學習的書,很值得學生、家長、老師和關心教改的人讀。它有一個獨特的作者,從獨特而寬廣的角度看教育與學習,跟你讀過的大部分相關書籍都不太一樣,卻指出許多學習者、教師、家長和教改人士的盲點,也提出許多值得參考的建議。

    作者高子壹的經歷很獨特:父母出身鄉村和市場的中下階層,從沒讀過大學,渴望讓孩子進大學,因此用「第幾名打幾下」的高壓逼她讀書;她從偏僻的國中考上北一女,學測時失常卻幸運地進入台大社會系,找到自己的志業;但是一路唸名校的她,卻要到唸清大社會所的時候才真正地了解什麼叫做「學習」,以及「如何讀書」。從痛苦地被迫學習,到終於知道為何學習以及如何學習,這本書跟讀者分享她的心路歷程,也藉此幫讀者釐清「何謂學習」、「為何學習」、「如何讀書」,希望讀者可以不被「學習」這件事打敗。

    一路唸名校的「聯考贏家」通常不會了解成績不好的人心裡在想什麼,以及為何學不好。作者卻因為具有豐富的家教、代課與補習班的經歷,以及社會學薰陶下對不同社會背景人士的同情與理解,而深知各種人學不好的原因和困擾。北一女和台大的校友有幾人願意去當補習班老師,並且放下身段,認真去理解補習班老師的教學訣竅和背後的理念?作者卻願意虛心地去理解補教老師的教學要領,親自去嘗試,並且在一再失敗與調整教法後得到成功的要領。面對各種難教的學生,作者分享她作為老師的心得,跟家長和老師們談「如何不被學生打敗」。

    一個念社會學,志在研究社會問題的人,竟然想引導補習班學生用批判性思考談社會問題,引導學生去理解社會重大事件的來龍去脈,以及如何評價,這會不會是異想天開?結果,學生不但聽得很開心,還因而對公民課本與歷史課本培養出思考能力與理解力,並因而突破「這些科目只能靠硬背」的僵固信仰。藉著這些篇章,作者希望跟我們分享她的經驗和心得,希望這個社會可以「不被僵化的教育體制打敗」。

    這是一本內容有趣,值得讀的書。它是一個熱血青年的心路歷程,卻又有著社會學的寬廣視野和思考的深度。

    書裡有些篇章、段落的主題被藏在曲折的故事後面,而非開門見山地直接道出,因此讀者剛開始時可能抓不到要領,需要耐心讀過幾頁之後才恍然大悟。

    但,這樣的耐心是值得的。

 

張瑋琪推薦序

空中大學新竹分部面授教師及玄奘大學心理輔導組諮商心理師

讓孩子愛上學習

看到書中這句「讓學習像呼吸一樣自然」,一股莫名的感動浮上心頭!多年前曾聽到一則事件,訴說著一個盡責疼愛孩子的媽媽,每天忙著接送孩子上、下學、趕才藝班,甚至為了讓孩子受到最好的音樂教育,住在台北以外縣市的她還假日辛勞的送孩子到台北找名師上課。孩子曾經在放學走出校園時,眼睜睜的看著同學在操場上玩耍,開口跟媽媽說他想玩一下盪鞦韆,卻因為要趕車、上課而被否決了。這樣的日子持續著,直到某天孩子生病、住院、往生了,媽媽才哭泣懊悔的表示:早知道會這樣,我當時就該讓他坐盪鞦韆玩!許多父母為了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希望他不落人後,使孩子失去了無憂無慮寶貴的稚幼童年,多少學子也在父母、師長的期待與社會制度下失去了快樂的青春歲月。我了解許多家長也不希望如此過日子,誰希望把自己搞得那麼累或不快樂!我很感謝本書作者以親身體驗與教學經驗,道盡時下社會教育制度與風氣如何造成家長、學校師長與孩子莫大的焦慮、期待與壓力,喚醒所謂「大人」們停下腳步,對其教育理念與態度進行更深的省思。 

巴關曾說:「教育孩子是最困難的藝術之一」,時下教育制度與風氣已經忘記了生命的意義和教育的初衷,致使許多父母、師長與教育家不斷的以為孩子著想為理由,將教育建構在教孩子如何追逐社會理想中的生活或有成就者,以前就學期會希望孩子有能力讀台大、政大、師大、清大、交大……,出社會之後希望孩子能成為未來的王永慶、當醫師、律師、工程師…...等等「師」字輩的;現在希望孩子有能力成為郭台銘、比爾蓋茲、馬雲……;您可曾傾聽孩子內心真正被召喚的聲音為何?合一大學的某位指導老師曾說:「孩子生來就是覺醒的,是大人和社會把他們教成不覺醒的」。當然有些父母很愛孩子,送孩子到私校或森林小學生活,所費不貲,並非大多數家庭所能支應;也有少數父母與師長能真正破除社會文化束縛而允許孩子快樂做自己,有些孩子比較幸福,但終究是少數家庭。本書體貼的道出所謂好父母,不是為了塑造完美形象而汲汲營營的想成為形象好的父母或神聖爸媽,而是如實如是的做自己。您是一位做自己、讓自己在關係裡自在幸福、樂在工作與生活在愛裏的父母嗎?愛孩子要先從愛自己做榜樣開始,因為沒有一個孩子能生活在不快樂的父母底下,卻還能獨自黯然享受幸福快樂的。還等什麼?為了孩子,該是停下腳步,閱讀和跟隨本書的節奏對教育進行省思的時候了。

愛因斯坦說:「每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用『爬樹能力』來斷定一條魚有多少才幹,牠整個人生都會相信自己是愚蠢不堪」。作者談到許多孩子內心的痛苦來自於父母的不瞭解、不近人情的要求。本人自民國83年開始接觸心理諮商輔導領域,看盡許多父母親戚常常認為問題出在孩子不夠認真、不夠用功、太懶不努力、不聽話、個性或脾氣問題、青春叛逆期、老師問題、配偶問題、椰奶教育問題,或是歸因為前世債……等等因素,似乎須要諮商輔導的都是孩子或其他人,但在孩子的眼裡常常認為須要被諮商輔導的正是那些認為他們有問題的大人們!其實大家都是家庭的一份子,彼此同在一條船上,相互影響著彼此,沒有一個問題僅是單純的出自於一位家庭成員,在潛意識和家庭集體意識上彼此相繫相互影響著。很棒的是,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往往反應出家庭動力及潛藏的問題,隨著問題的發生、探討、看見與調整,正是家庭問題共同化危機為轉機的關鍵時刻。

《商業周刊》創辦人金惟純提到:「世上所有東西,累積過多時,都會讓人越來越大、越重、越硬、越固著,弄到最後,卡在原地,哪也去不了;世間只有慈悲和智慧,是不嫌多的,越多就讓人越小、越輕、越軟、越流動、越有能量,到最後能心想事成,想去哪、就去哪」。試回想,您過去國中小學背誦和記憶的內容,在畢業出社會之後,除了從事的工作須要用到的專業知識之外,日常中真能用到當年課本內容的比例有多少?比例很低。現代的孩子們很聰明,許多知識上網問問類似「Google大神」的搜尋引擎,答案即可輕易獲得;如今英文和電腦常用的應用程式歸類為基本能力,已經不算是專業知識了;要孩子背誦一堆課文、學習和記憶一堆收斂性思維的知識應付考試、取得高分的觀念已經落伍了。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內隱學習之影響深遠,現代教育真正要做的是教孩子什麼是愛、慈悲,如何建立與經營關係與人脈,學習如何去學習,以及培養水平式發散性思考與獨立思考的能力,正如本書談到的「關鍵在於如何讓小孩的學習成為一種能力,一種能在任何困難的環境下,都能適應,並積極開創可能性的能力」。這本書正是父母學習如何教育及培養孩子這項關鍵能力的重要態度與方法的寶典。

作者強調要找到自己的tone調。尼采:「我們所經驗的事物大部分都是自己創造出來的,我們是連自己都不知的偉大藝術家」。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靈魂有其生命藍圖,孩子的靈魂帶著他的天賦能力來到世間,等待喚醒內在的力量以活出他的天命與使命。華嚴經「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教育的目的絕不是填鴨式的教導如何活出大人們以為的生存能力,身為父母的您很重要,孩子等著您教他如何認識世界、如何用心對待世界,孩子期待您能瞭解和賞識他的內在資源與特質,陪伴他找到屬於自己的天空。另一件重要的事情是,許多父母常會提到孩子缺乏自信,殊不知給孩子為自己負責的空間,正是給孩子找到力量以建立自信的空間。如何做到?本書提供了實行的智慧。

網路上流傳一段約翰藍儂的話:「五歲的時候,媽媽告訴我快樂是人生的關鍵。上學以後,他們問我長大後的志願夢想是什麼?我寫下『快樂』。他們說我沒搞清楚題目,我告訴他們是他們沒搞清楚人生。」願天下父母、師長們與孩子們都活在健康快樂的生活裡。

 

自序:世界上真的有聖誕老人

聖誕節,收到幾個推薦人的回音,還收到彭明輝老師很認真感人的推薦序,真的是最棒的聖誕禮物了。

一開始的時候,編輯跟我都沒有想到這本書會長成這種既不像社會書,也不像教養書的四不像。我們本來以為,這本書若不是以批判為己任,刀光劍影,也會是教養食譜,對症下藥。沒想到,實際寫作時,該罵處罵不出口,該打處打不下手,反而讓這本書變成一本溫馨的勵志小品。

其實是有很多線索可以批判的,學校封建保守,家長教養壓迫,老師剛愎自用,學生懶惰自我,但是,當我走進家庭,看到父母的無奈,走進學校,看到老師的灰心,走到補習班,看到升學主義與商業之間的糾葛,對於這些「缺點」,便生出了許多的不忍心

不論是對於學校、家長或老師,每個人在面對教育體制時,常常感到那麼無力、那麼孤單,於是只能用自己所處的位置來理解教育,彼此之間卻又那麼爭鋒相對、充滿誤解。

本書盡量避免一種常見的寫法,即,將學生描寫為缺乏能動性的受害者,或天真的(naive)、等待被塑造、被教育的「素人」。許多探討升學主義的書籍,常常從可憐學生的立場出發,似乎,在學校與家庭雙重權威的壓迫下,被訓練為考試機器的中學生,「被迫」缺乏思考力,他們不是只能屈從,就是只能爆發。爆發而傷害最愛自己的人以後,又要求家長要(幾乎無限地)包容與耐心。要不,就是站在一個道德高度,責問家長與老師們,怎麼能用考試「殘害」國家幼苗。

本書不同意這樣的觀點。相反地,我認為,學生應被視為具有獨立性格的成人看待,學生與師長之間的互動,並不是純粹的餵食(知識)者與被餵食者,學生,應該為自己負責。

要批判實在太容易了!也因為批判太容易,往往在無心之中傷害了許多認真想搞好教育的人。我認為,有些家長團體與體制外教育團體,都犯了這樣輕忽的毛病。

也許就讓習於尖酸冷言的社會學者當一次聖誕老人吧!

承上,這本書的基本調性是「同情」,或者,用學術術語來說,是「同情式的理解」。社會學的基本訓練帶給我們的啓發是,看到一個人,我們不只看到這個人,也看到這個人背後層層交織的結構。而結構位置會限制個人所能動用的資源、對事物的理解、行動的策略,還有他的觀點。如果每個人都只從自己的角度來理解教育,那麼,家長與老師之間的衝突,家長與學生之間的矛盾,學生與老師之間的權力關係,或者,孤單的個人面對龐大的體制的那種無力感,將會在相互攻訐之中更加強化。

        而這正是本書所能帶來的獨特貢獻之處。

我曾經穿梭於教育體制的不同位置,如果我能把我的雙眼看到的,我的雙耳聽到的,我的內心所能感受到的,那些彼此誤解與攻訐背後的無言之意傳達出來,也許,這本書能帶給家長,帶給老師,帶給學生們一些相互同情,相互理解的可能性。

該是讓彼此間的視域相互交融的時候了!曾有一本啓發我甚多的書名取為《讓高牆倒下吧》,本書沒有推倒高牆的參天大志,只願,彼此之間的相互理解,能讓高牆柔軟,雞蛋孵出小雞。別再讓雞蛋去衝撞高牆了,讓牆來護衛小雞吧!或者,讓長大的公雞母雞,帶著小雞們翻牆吧!

在許多人的幫助下,這本書終於誕生了!如果沒有那許許多多的機緣,我不會讀社會系,不會做教育研究,不會去補習班教書,不會在教書後回到研究所讀書,更不會動筆寫這本書。這本書是這些機緣累積下來,帶給我的聖誕禮物,同時,它也是我想送給台灣社會的聖誕禮物。

一個八歲小女孩寫信給《太陽報》,詢問編輯是否有聖誕老人,《太陽報》的回信裡說:「沒人可以理解或想像這世界上,那些沒看過也看不見的奇蹟。」這本書對我來說是個奇蹟,而等到你們拆禮物的時候,又會露出什麼樣的表情,有什麼樣的心得呢?我已經開始期待了哪!

感謝名單 

煞有其事地打好這份感謝名單似乎有點太過造作,考慮再三後,我還是希望占用一點點頁面,好好地跟這些人說謝謝,希望編輯與讀者們能暫且容忍我的矯情。

感謝「奇異果出版社」,感謝劉定綱、廖之韻的邀約,讓本書得以出版。

感謝「謝逸民社會科團隊」,感謝我的師傅們謝逸民老師與徐偉老師,感謝王飛老師、沈揚老師、張良老師,程霖老師,廉杰老師,團隊成員間彼此無私的授課光碟、講義、題庫分享,還有剛開始練習教書時,每週觀摩老師們上課,大家給我的建議,讓我能站在講台上,把我想傳達的,用社會科教育傳達給學生。

感謝呂益準老師,主修社會學的我總是站在一個質疑體制的角度與你辯論,你卻願意放下你的固執與身為老師的驕傲包容我的偏見,解釋我的誤解,你對學生的用心與教學的熱情,讓我對體制內的教育又燃起了希望。

感謝我的碩士論文指導教授沈秀華老師,感謝謝國雄老師、陳瑞樺老師,感謝「清大社會所」,如果我碩士時不是進入清大社會所就讀,也許我不會有勇氣碰觸教育這個主題,也不會有勇氣花費兩年的時間,嘗試以社會科教育介入社會。清大社會所的社會關懷,已經深深地關懷我、影響我,我愛清大社會所。

感謝中山社會所的萬毓澤老師,我欠萬老師的恩情已經快跟海一樣深怎麼都還不完了!不管我有什麼樣的想法或者做出什麼樣的決定,萬老師都第一時間給我支持,信任我,願意花時間在我身上,而且在我懷疑自己的時候,一直鼓勵我,能認識萬老師真的太好了!

感謝台大社會系的藍佩嘉老師、賴曉黎老師,不論我在台大還是在清大,兩位老師都持續地給我許多支持與幫忙,每次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跟老師們訴苦,好像又得到了前進的勇氣。

感謝「汐止名昇補習班」,感謝顏名秀主任、謝棨惟老師、潘嘉文老師、鄭子建老師,感謝「土城棟樑補習班」,感謝盈瑩主任、張宗哲主任、model老師、怡瑩老師、互菲老師,感謝「鎮麟補習班」,感謝張宇音主任、吳宗嶽主任,感謝「鎮麟大安校」,感謝林志鋼主任。從我第一年出來上課到現在,這幾間補習班一直非常地信任我,讓我有穩定的收入來源,還有非常多的空間可以發揮,也因此我有許多教學上的實踐都能在這幾間補習班嘗試。

感謝在這條路上不斷給我建議的主任們,尤其是從我還是輔導老師的時候起,就非常照顧我,目前在昊德補習班的陳培安主任,還有,每次飯局都給我好多建議的飛哥補習班鐘主任、天龍補習班鄭主任,你們給我的建議跟教導,我都有聽進去。

感謝我的學生們,你們的老師有點固執,有點故意,喜歡做一些奇怪的教學實驗,而且還不太在意你們很重視的成績。還好你們給我的回饋,讓我知道自己正在走的道路不是一條死巷。

感謝這本書的推薦人,感謝彭明輝老師、葉丙成老師、周雅淳學姊、沈赫哲老師、嚴淑珠校長、張含瑄老師、張瑋琪老師、許赫老師,你們沒有義務閱讀我的作品,並提供妳們的名字印在我的書封上,但你們還是這麼做了,我會記得,謝謝。

 

讀書心得

【劉定鋼】

(轉引自臉書)

   別被教育打敗!

   我們每個人都有被教育打敗的經驗。

   真的,我說的是每個人。包括曾經在考試與徵選戰場中獲勝的人。

   那個被打敗的經驗承受者不僅是學生,還會擴散到父母、家庭與人際關係。

   我們的教育體制反覆在製造「焦慮共同體」,並且,沒有減緩的趨勢。

   教改之後,焦慮被分割但沒有消滅。‑從升學考試的單一目標,變成多元焦慮的狀態。

   誰在承受大部分的焦慮?或許,「教育媽媽」角色的出現已經說明一切。所以,我們常看到「皇帝不急,急死太監」的怪現象,自主學習的各種練習與評量常常也是媽媽負責完成。在教改拯救學生之前,誰來拯救教育媽媽?

   更何況缺少教育資源的家庭,沒辦法幫小孩完成學校多元學習作業的,又該怎麼辦?

   問題出在學校嗎?不!老師也是被教育打敗的一群人。師生比不合理的狀況下,老師很難負擔各種家長的期待。在熱血與無奈中循環,我們看到許多好老師就這樣被耗損了。

   在談「教養」方式之前,或許,我們也要同時正視教育體制的許多問題。正視問題不代表批判,而是同理各個位置。書寫這個主題,Tzuyi Kao是我心中最棒的人選。從小經歷過「考幾名打幾下」的教養,一路跌跌撞撞進入北一女和台大。碩士班研究家教問題,獲得年度碩士論文獎。現於台大博士班就讀,教育社會學是她的專長之一。更重要的是,高子壹曾待過多個教育現場。從大學開始擔任家教。後來也在國中、高中與高職擔任社會科教師。還是補教業當紅王牌老師「周妤」。她的部落格「都督開講」有許多教育現場第一手的觀察反思。

   補習班需要的是教學技巧與效率,高中職則看到正式教育的許多問題,家教擅長一對一陪伴。她還有教育社會學的專業背景。這麼強的作者,奇異果當然要請她寫書啦。調性是在充滿同理心之社會書與許多實用步驟之教養書之間。她說:我們做父母與老師的,先要不被教育(焦慮)打敗,才能教出不被打敗的孩子。

   看完書稿後,奇異果台大畢業的行銷妹妹說:多希望自己媽媽當初也能看到這一本書啊。

   誠心推薦


【編輯室報告:讓學生、家長、老師三贏的新春願望】

(轉引自臉書)

   轉眼間又是過年,也是一批新苗待發的時候,對於未來,對於成長,我們的心中總懷著希望與期待,可也隱隱然藏著焦慮和徬徨,而二月初才考完的學測,又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呢?

   小時候,人們總是說要讀好書、進好學校、找好工作,彷彿生產線那樣流暢的安排,卻也反過來闡述著成績不好的孩子近乎一無是處的偏見。可是,現代社會以三、五年為一個單位在變動(甚至更短),加上資源分配有限和分配不均等等,「讀好書就能找好工作過好生活」的人生加工流程似乎不是那樣必然。我們可以發現讀好學校、在校成績好的孩子,畢業後有些社會適應不良甚至缺乏生活常識與勇氣;我們也可以發現,現代產業和社會多的是需要創新、創意、能獨立思考的人才,而非死讀書的秀才;我們周遭還有很多很多的孩子,擁有各種獨特的天賦卻因為現行教育體制的集體焦慮而被埋沒了。

   幾年前曾訪問過一名心理師,他說有個孩子一路優秀讀到美國長春藤名校的博士學位,最後畢業時卻從高樓跳下自殺,理由是「不曉得接下來還要做什麼」──這樣死去的理由,多令人傷心!

另外一位新手爸爸,女兒才滿週歲,就信誓旦旦地說要存錢,等女兒高中或大學了就送出國,因為覺得台灣的教育太不健康了。

   還有一位高中老師說,有位高三女孩苦著臉問他,從前的學長姊們是否像他們這樣辛苦,除了讀書考試還要準備好多申請學校用的東西?而這位高中老師也只能報以一個苦笑。

   從「少一分打一下」的體罰時代,到現在為了甄試好學校的各科補習和才藝班、學科營隊等等,我們的教育讓家長、教師、孩子都好累!

   孩子成績不好,老師打電話給家長,家長忙送孩子去補習或請家教。或是反過來,孩子成績不好或有狀況,家長要求老師給孩子更多的習題和嚴厲管教,而孩子卻是每下愈況,最後弄得三方俱疲、無可奈何。

   也許,事情可以有不同的處理方式,教育也有三贏的可能。《別被教育打敗》一書的作者高子壹從小就是在教育高壓下從藍領階層家庭考上北一女、台大,後來讀了清大社會所研究教育相關議題,現又回台大博士班讀書。若單看學歷可謂人生勝利組,但殊不知她的碩士論文會研究教育議題,就是自小對這樣的教育/教養方式的陰影而產生的反思和檢討,加上她多年從事家教老師、國中老師、高中老師、補習班老師的經驗,不管是一對一注重每個孩子特性的家教,或是正規中學課程,或是補習班要求的教育效率、成績提昇等等,都有一定程度的涉獵和獨特觀察,也發現了讓家長、教師、孩子「放輕鬆」的不被教育打敗的方法。

   尤其喜歡書中作者闡述孩子學習的目的除了考高分、進好學校之外,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能應付各種現實多變環境的能力,這樣無論社會怎麼變動,都能好好生存下去。而要讓孩子不被教育打敗,首先要有不被教育打敗的大人!

   從家教個案分享、家長回饋、課堂上課實例,到作者自己對於學習方法的撇步和心得,加上社會學式的反省,不同於市面上一般的教養書,《別被教育打敗》從學生、家長、教師的三方立場來讓學習這件事不再焦慮,而是「真正的學習」!

 

【宋琇涵】

(轉引自臉書)

   當創意總監跟我說,要出版關於「教育與學習」的書時,我只是默默地「喔」了一聲。畢竟,我離求學一段時日,求學旅程也都算「成功」。頂多是工作壓力超大的時候,會夢見自己要大學聯考,努力準備中...(還會在夢中質疑『我不是考過了?!』)

   然而,這本書,在我前一晚只睡兩小時飛奔去機場,在乘坐飛機的路途中,一口氣看完了!中間還有金言錦句到我想拿螢光筆標註。等我意識到時間,已經要下飛機了!

   如果在我求學時,讀到這本書,會顛覆我學習的方式和開啟我的視野、獨立思考的能力。我不會再以背多分方式念書,亦不會逼自己五分鐘內要將英文閱讀和試題全數完成...,我會更多地探索我自己,更多放鬆地思考揪竟我喜愛什麼?擅長什麼?

   如果在我擔任家教的時候,讀到這本書,我會花更多時間藉由玩、思考理解讓學生明白課本的事,而不是複製自己過去求學經驗、照著家長和學校想要的版型,印在學生身上...

   還好在我未當家長前,看到了這本書。(喔以後我小孩有福了?!!?)  

   我覺得彭明揮寫的推薦文,恰如其分地介紹好這本《別被教育打敗》:「這是一本談教育與學習的書,很值得學生、家長、老師和關心教改的人讀。它有一個獨特的作者,從獨特而寬廣的角度看教育與學習,跟你讀過的大部分相關書籍都不太一樣,卻指出許多學習者、教師、家長和教改人士的盲點,也提出許多值得參考的建議。」

   當然,裡面社會學式觀點,讓我念得很有爽感!哈哈

 

【呂益準】

(轉引自部落格:貓言貓語

   對高子壹的第一印象是「板書好強,少說也幾十年功力,不然就是吃了什麼大補藥之類突然有了幾十年功力」。教學,沒話說,那是下足了苦功來的硬底子。

   當時,我是導師;她來學校兼課,很高興班上被那麼棒的老師教到。

   <還有因為是正妹多看兩眼>

   「唷!台大的!高中還北一哦!碩班還清大哦!靠,簡直學霸!」

   於是我打從心裡冒出無數個狐狸(是狐疑),這樣一路彷彿長出翅膀的學歷,飛在單一象限的社會學家,能理解多少教育現場?

   在我看盡學生家長百態,迂迴行政老師涼薄之後,她居然寫出本「別被教育打敗!!」上面居然還有小標「教出不被打敗的孩子」。

   這對還沒生過小孩的她實在是—太OVER了:))

   姑且不論資歷,她對學生的用心倒是值得身為學校老師的我翻開這本書。

 -----我翻了的分格線-----

 

我們生氣的真正原因是欲望受挫,憤怒是由錯誤的認知挑起,是你把自己假想成受害者,對方是敵人。--達賴喇嘛

 

在每年流轉畢業又新進的學校場域裡,我無法不去標籤眾(學)生相。

 

「那個滿嘴髒話,上課只會睡覺那個…唉呀那個一定是家裡大人都這樣啦…」

「上課會畫符咒的,唸唸有詞的家裡是師公耶…」

「和男生發生關係的女生的家長,居然要羅老師表示表示(手勢要錢)…」

「昨天她阿嬤在電話裡講到哭說她小時候就沒有媽媽…今天還不是翹課…」

「中輟就中輟啦…」

「他媽拜託我讓他對英文產生興趣,我跟她說:我也很想讓林志玲對我產生興趣啊…」

「在班上人際關係不好…我也不能硬要同學愛你啊…」

 

就像算命仙一樣,看看相,看看談吐,我也能猜到小孩的家庭背景,文化程度。

我不是什麼還會對孩子或家長有太多的同情或同理心的菜鳥。

也許是曾有家長也有跟我借錢沒還而讓我對家長防備

也許是聽過孩子太多的謊言。

也許是被教育學者打過太多太多的高空。

也許是學校行政百般無耐的要老師們補救教學、催死不交的午餐費、甚至是學生體重過重也要行政人員。負。起。責。任。

我在無力可施也只能對學生「依校規處理」。

那學生或家長毫不在乎的「依校規處理」。

 

「子壹高你知道不知道,國中生小學四則運算、簡單成語不懂、英文除了ABCD之外背不出一個單字的學生,到。處。都。是。」

「呂益準你這樣沒有把社會結構的問題放進去思考。」

「啥!??」

「低收入戶本身難道想成為低收入戶?英文不好的難道不想英文好一點?」 

「喂喂喂,我每天帶我們班十個單字,背不起來的一定是回家沒準備啦,你不要給我扯到什麼鬼社會結構。」

「你難道沒有發現班上成績好的家庭社經水準高一點嗎?」

「廢話我當然知道。家裡愈有狀況的,手機用的都比我好,書愈不讀的,愈愛作夢說以後要當明星啦。」

「這就對啦,文化資本一開始就不平等,你怎麼能要求大家都能達到一樣的標準。」

「不要再拿專有名詞打我了啦!!!!」

只見她笑而不答。一副佛陀捻花而他參透的樣子。

    

   在一個圈子裡久了以後,你就會對固定的剌激起固定的反應;是的,學過教育或是社會學如高子壹一定會知道這個名詞--「制約」。

   你被制約了。

 

我們生氣的真正原因是欲望受挫,憤怒是由錯誤的認知挑起,是你把自己假想成受害者,對方是敵人。--達賴喇嘛

   我一直不停的重覆這句。從學校廁所看得的一句話。

   它並不會因為我是一邊小便,聞著不堪的氣味而發現它,而損壞它的意義。

   我在現場上看到的醜惡事實,並不能去評斷一個孩子的潛力或發展。

   一方向,你看到成績漂亮的孩子,也不保証下一個鄭捷就在他心裡。

   把人當人。

   雖然我不太想承認。但我得謝謝高子壹,讓我思考了教育的本質,不必過份期待,也不必過度扁抑孩子。去理解,去體諒。

    

月是月,亮,是另一回事—洛夫。

-----還是要請你看看這本書的分隔線-----

 

   也許是因為她的角色特殊,接觸教育界但又非教育界,往往是以社會學的角度去解構「學生、家長、老師、學校、社區」這五個相扣又衝突的角色。這本書類似她個人的心路歷程,又似記錄她個人所嘗試的教育可能。積極的實踐作為,但又呼籲老師家長放下成見與執念。

   這本書有愛。

 

arrow
arrow

    周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